關于紅土鎳礦冶煉工藝簡介
發布時間:
2009-09-25 08:59
來源:
1930年原聯邦德國Rrupp公司開發出直接還原的粒鐵法Rrupp Renn工藝。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日本大江山冶煉廠采用Rrupp Renn工藝處理含鎳量極低的周邊的礦物生產的低鎳生鐵用于合金鋼的原料,戰爭結束后,改變了原料,開始使用紅土鎳礦,采用回轉窯高溫(約1350℃)半熔融還原焙燒-水淬-跳汰重選-尾礦球磨-磁選的工藝直接生產含鎳大于20%的鎳鐵合金用來生產不銹鋼。
紅土鎳礦還原生產的發展過程
1.燒結礦-小高爐熔煉工藝
早在1879年,在新喀里多尼亞采用鼓風爐(高爐)處理紅土鎳礦,但由于能耗高、工藝不穩定、污染嚴重等原因,這項技術沒有得到推廣。
鼓風爐熔煉生產鎳鐵的優點是投資小、能耗較低,適合規模小、電力供應困難以及含鎳較低的紅土礦區;它的缺點是對礦石適應性差,對鎂含量有較嚴格的要求,能耗太大,環境污染嚴重,另外也不能處理粉礦,對入爐爐料也有嚴格的要求。電爐熔煉的工藝適合處理各種類型的氧化鎳礦。
2.礦熱爐工藝 回轉窯-電爐熔煉法(RKEF)
回轉窯-電爐熔煉法(RKEF)處理紅土礦生產鎳鐵開始于20世紀50年代,由于原礦含有大量自由水和結晶水,所以需要通過在熔煉爐料準備階段經回轉窯在800℃進行干燥脫水和預熱處理,隨后熱爐料再送入電爐中在約1550~1600℃的高溫下還原熔煉產出鎳鐵。
優點:1)工藝成熟,可實現大規模生產;2)鎳鐵產品質量優良,可用于中高檔不銹鋼生產;3)原料適應性強,各種類型紅土鎳礦均可處理;4)電爐渣經過水淬處理后可用作水泥生產原料,實現廢渣無害化利用。
缺陷:電爐熔煉的電耗大,成本高。
3、回轉窯還原-磁選法工藝
從1952年開始,日本冶金公司大江山冶煉廠開始利用大江山法冶煉生產不銹鋼。大江山法是原礦經干燥、破碎、篩分處理后與熔劑、還原劑按比例混合制團,團礦經干燥和高溫還原焙燒,焙砂再經過水淬、破碎篩分、分選處理,得到海綿粒狀鎳鐵產品,是開發出紅土鎳礦還原焙燒一磁選制取鎳鐵合金原料的新工藝。
優點:流程短、能耗少、生產成本低。
缺點:回轉窯投資成本大,占地面積多。
看了很多資料才總結歸納的這些,可能在一些專業性上說的不太確切,想有研究這個方面的朋友來互相交流,互相學習!
上一頁
下一頁
相關新聞
跨越山海 攜手共贏 | 高麗航空會社935所代表團蒞臨我司考察交流
4月10日,高麗航空會社935所代表團一行跨越山海,遠道而來,對我司進行實地深度考察與技術交流。雙方就選礦生產線產品研發、技術落地等議題深入探討,并初步達成合作意向。